Simon Wat (屈思宏)

Chinese Online School of Theology
  •  9
    過去系列拙著曾嘗試吸納大乘佛教,以發展基督教文化神學。 其中借助牟宗三先生所指「一心開ニ門」為人類「普遍性的共同模型」,推論出聖靈為如來藏,在人心中開創阿摩羅識,因而能開啟真如門,參見世間一切法背後的上帝心意。因基督復和工作之故,人可從基督三應身的客觀啓示 — 先知、祭司和君王 — 藉聖靈如來藏在人心識的主觀對應,以建立文化心靈九境,開出「一即一切」的「基督詮釋學」:以獨一的基督來詮釋三大文化結晶,即自然科學、人文與社會科學。但另一方面,正因基督復和工作也使世間一切法都可成「天國的比喻」,人便可藉禪修參透世間各法之理,心靈從而通往上帝,這就開出了「一切即一」的「基督禪觀學」。不論「一即一切」還是「一切即一」都有內外相應,也就是心與外間相應。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,「一即一切」是按著外在基督啟示來詮釋世界,「一切即一」卻是按著聖靈如來藏參透世間一切法背後獨一的上帝。前者以外在之理為規範,後者卻由內在之理為規範。在宋明理學而言,前者近於「性即理」,後者近於「心即理」。自古理學與心學水火不容。但大乘基督教中,人的內外相應,是否意味著兩者也可相應相通?本文嘗試從朱熹理學與陸象山心學,啓發出一道思…Read more
  •  14
    本文按《文化中國》所登拙著,〈「一心開二門」: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〉(以下簡稱〈二門〉),接續思考。1 〈二門〉借用牟宗三先生所指,一心開二門為人類「普遍性的共同模型」,2 帶出基督教也有類似二門「結構的類比」。便由此透過吸納大乘佛教,發展屬於基督教的「一心開二門」。其中指出基督十架復和了生滅門和真如門,並有聖靈藏於信徒內心作如來藏,繼而開啟阿摩羅識,即如來藏心識,統攝阿賴耶識這兩度法門。但因信徒能遊走兩門之間,便可照見萬物生滅背後「上帝真如旨意」,因而肯定人類文化的價值。由此,便可開啟「一心開二門」的文化神學維度,進入本文的思考歷程。
  •  7
    拙著〈「一心開二門」: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〉(以下簡稱〈二門〉),嘗試吸納大乘佛教「一心開二門」,發展基督教的阿賴耶識二門結構,以聖靈為如來藏。 因這結構,便於〈如來藏復和神學:一個吸納佛教的神學思考歷程〉(以下簡稱〈復和〉),首先從《腓立比書》2:6-11推論出基督一體三身 — 法身、報身和應身 — 繼而帶出應身中保三相:先知、祭司和君王。中保概念按巴特復和神學,使一心開二門發展出一體兩面的神學路線。一面從真如門到生滅門,即透過中保三相詮釋萬法,乃「一即一切」的「基督詮釋學」;另一面則從生滅門到真如門,即透過萬法進到基督與父神那裏去,乃「一切即一」的「基督禪觀學」。論文最後討論「一即一切」,嘗試從巴特復和神學和唐君毅先生「心通九境」,啓發出「心靈九境」的文化架構。 本文進而詳細解釋每境的神學基礎,之後再發展「一切即一」的「基督禪觀學」。
  •  316
    本文嘗試探求基督教發展一心開二門之可能性。按牟宗三先生的「普遍性共同模型」之說,揭示基督教啟示觀的二門結構,從而揉合大乘佛教義理,指出聖靈乃是如來藏,如實道來開啟基督徒的如來藏心,即阿摩羅識。在基督十架的復和之下,真如與生滅兩法門和合,以至聖靈在信徒阿摩羅識中統攝阿賴耶識這兩法門,基督徒因而能一心開二門而不受雜染,亦能向世人揭示 世間一切法背後的永恆價值,基督教進而可與文化對話。這也開拓了探求大乘基督教文化神學之路。